在2024年的科技界,一股由大厂技术大牛引领的创业热潮正席卷而来,尽管这条道路远比想象中崎岖,却仍旧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纷纷下场一试身手。
其中,字节跳动TikTok算法团队的负责人陈志杰,成为了这股创业洪流中的又一焦点人物。据蓝鲸新闻透露,这位在字节跳动仅任职不到一年的技术高手,已于近期悄然离职,转而投身于AI Coding领域的创业项目。据悉,陈志杰正积极与各路投资人接洽,为他的新项目寻求资金支持。而他此前在百度与YY的多年大厂经历,无疑为他的创业之路增添了不少分量。
陈志杰的故事,只是这场技术大牛创业大潮中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选择离开大厂的光环,亲自下场创业。百川智能、MiniMax与阶跃星辰等AI领域的佼佼者,其创始或联合创始人均有着深厚的大厂背景。王小川、闫俊杰与姜大昕等人,曾在搜狗、商汤科技和微软等巨头企业中担任要职,如今已成为各自创业项目的领航者。
随着大厂基础大模型的日益成熟,以及AI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2024年成为了技术人员创业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背景下,AI科学家杨红霞、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李平、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李震宇等重量级人物,也相继离开大厂,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或致力于端侧模型创业,或打造下一代大模型应用,或投身具身智能领域,各自在AI的广阔天地中寻求突破。
这股创业热潮的背后,离不开大模型调用成本降低、AI应用需求增加以及充足融资的支撑。在算力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模型的调用成本不断下降,为创业者提供了更为低廉的试错成本。同时,随着AI产品用户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应用缺口亟待填补。在这一背景下,一批能够将大模型能力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企业应运而生,为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尽管有着天时地利的加持,但技术大牛们仍需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的创业经历,无疑为这一群体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他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多轮融资,并成功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然而,并非所有创业者都能如此幸运。一些创业者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最终选择回归大厂,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
其中,零一万物技术联创黄文灏的回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智源研究院以及零一万物等多个大厂和创业公司中担任要职,最终选择加入字节跳动的大模型研究院。这一选择,无疑是对他创业经历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总结。
同样,Character.AI的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也经历了类似的创业历程。他们因不满谷歌的官僚作风而离职创业,但在遭遇运营和资金挑战后,最终选择回归谷歌,加入Gemini AI项目。这一决定,虽然让他们失去了创业者的身份,但却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
除了回归大厂的选择外,还有一些创业者因为身体或其他原因放弃创业。Reka首席科学家Yi Ta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创业过程中因高强度的工作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心健康受损,最终选择重返谷歌。这一决定,虽然让他失去了创业的自由和,但却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平衡和乐趣。
在这场由大厂技术大牛引领的创业热潮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回归、有人坚持。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2024年科技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为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